2023年4月,科技企業們進入終端新品的密集發布期。
4月17日,華為在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nova 11系列手機、筆記本、智慧屏、問界M5智駕版等一系列全場景產品。其中,升級版的問界汽車最受關注,AITO問界M5系列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版正式上市,成為首個同時搭載HUAWEI ADS 2.0?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3.0的車型。
在發布會現場,華為常務董事、終端BG CEO、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演講中直接對標特斯拉,其稱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,問界M5智駕版在平均人工接管里程、匝道匯入成功率、匝道接管次數等方面均大幅領先行業,長距離無需接管,智駕性能遙遙領先。
發布會最后,余承東在“one more thing”環節劇透了問界M9,問界M9為全新D級豪華SUV,采用一體壓鑄鋁車身,車身鋁含量大于80%,并且使用全鋁合金底盤。他表示,問界M9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,價格為50-60萬元,分為增程版和純電版,目前已經開啟預定。
在手機業務迎難前行的同時,華為的汽車業務也在多面突圍。在余承東看來,2025年將成為燃油車、新能源車的分水嶺。在當下的窗口期,華為正在加速度探索汽車業務成長路徑。
華為手機節奏回歸
從手機產品層面看,移動影像仍然是競爭焦點。
據華為終端公司首席運營官何剛介紹,華為nova 11系列前后置均搭載業界首創的XD Portrait人像引擎,提供了人像暗光增強技術和人像光影智能提升技術。其中,nova 11 Ultra 后置搭載5000萬超光變影像系統,擁有十檔物理可變光圈。
同時,華為的衛星通信技術進一步普及到旗下的手機品牌中。
此次nova 11 Ultra也搭載了雙向北斗衛星消息,無地面網絡信號時,也可向外界發送信息,還能接收到對方的回復消息。并且華為新增了“快捷求助”功能,可以快速選定關鍵內容一并生成求救訊息,讓救援行動更精準高效。
眾所周知,在外部打壓下,華為終端依然面臨挑戰。根據財報數據,2022年華為終端業務營收為2144.63億元,同比下滑11.9%,占總營收的32.9%。但是,華為正在逐步解決供應鏈的難題,持續更新終端產品和研發投入。
3月23日,華為對外發布P60系列、Mate X3折疊屏等手機產品,以此推動旗艦手機的連續性,通過衛星通訊、更輕薄的折疊屏等創新繼續穩固地位。緊接著在4月17日,華為如期推出中端旗艦nova11系列,按照往年規劃華為會在秋季發布Mate 60,與蘋果同臺競技。
“面對很多約束,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以后,今年春天華為發布了P60,代表我們又回到了正常產品交付的節奏上。我們也期待這種正常節奏,能夠支持我們的業務持續發展?!焙蝿偞饲敖邮苊襟w采訪時說道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,2021年本該在每年春季發布的華為P50系列一直延期至當年7月底才發布。
隨著產品發布節奏的恢復,外界也關注華為在2023年的市場增長情況。IDC數據顯示,2022年華為在國內市場份額為8.8%,排名第六,前五名分別為vivo、榮耀、OPPO、蘋果和小米。
對于市場份額的預期,何剛表示:“今年我們發布了P60、Mate X3以后,我相信我們的份額可以再上一個臺階。未來我們還希望回到整個市場的最前列?!?
高端市場之外,在nova所處的中端手機價位段也同樣競爭激烈。國內市場上,安卓手機一直在沖擊高端市場,但是目前尚未突圍蘋果、華為樹立起的高端陣營,而低端千元機市場早已是紅海一片,所以中端市場便成為另一個競爭重點。
同時,當前手機大盤依然比較低迷,手機降價、技術下放已經成為普遍現象,價格戰和高性價比的比拼更加凸顯,這也導致2000元-4000元之間的手機產品猛烈角逐。整體而言,今年手機廠商們都在努力守住基本盤,并盡力往高端獲取利潤。
問界首搭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
不久前,華為就曾預告,問界要在今年4月搭載最新版的華為智能駕駛系統。今日,升級版的問界M5正式亮相,此前問界使用的主要是博世的輔助駕駛系統。
就在4月16日,華為正式發布了高階智能駕駛系統HUAWEI ADS 2.0。全新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在AITO 問界M5上首發后,阿維塔11、極狐阿爾法S·HI版也將升級,未來還有10余款車型搭載,預計會從今年秋天到明年陸續推出。
這意味著,問界系列開始逐步搭載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。目前,華為智能汽車業務主要有三種模式,分別是零部件供應模式、HI模式和華為智選模式,此前只有HI模式搭載了華為智能駕駛系統,如今智選車也將加入。而且HI和智選模式也有交叉融合的趨勢,余承東在4月16日就表示與北汽的合作升級為智選模式,合作將更加深入。
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,2022年后,華為主力去鋪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優勢方向,也更追求商業化落地。近年來國內新能源電動車市場的崛起,為華為等一眾科技企業帶來了機遇,尤其是智能化的趨勢下,智能駕駛成為未來方向。
智能駕駛不僅僅指算法,也包括一整套軟件和硬件的整合,包括算力平臺、傳感器等。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,對于華為而言,智能駕駛更是彎道超車的重點,這是改變出行產業范式的核心,能夠帶來產業鏈條的真正重構。
據華為介紹,到2023年第三季度,問界M5智駕版HUAWEI ADS 2.0將在15城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的落地,到第四季度實現45城不依賴高精地圖的落地,擴大智駕使用范圍。在華為看來,這將真正開啟高階智能輔助駕駛走向用戶普及的元年。
目前,問界M5智駕版搭載的HUAWEI ADS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可隨選三種軟件包,ADS基礎包(主動安全輔助、自適應巡航)、ADS進階包(城區車道巡航、高速車道巡航、高速智駕領航、智能泊車、遙控泊車)、ADS高階包(城區智駕領航NCA、代客泊車AVP)。一次性購買36000元,訂閱(包年)7200元,訂閱(包月)720元。
此外,問界和鴻蒙生態的結合也更加緊密,據悉,新一代HarmonyOS智能座艙,帶來語音視覺等系統能力升級,同時華為還推出智能車載光解決方案,包括車載娛樂屏品類HUAWEI xScene 光場屏等。
智能駕駛激烈角逐
在升級版的問界M5中,智能駕駛系統是關注焦點。事實上,一直以來業界在智能駕駛的競爭上就頗為激烈,從車企到新勢力、再到創業公司,各家都紛紛推出智能駕駛系統,并逐步推出訂閱收費功能。
其中,有車一派往往自主研發智能駕駛系統,通過軟硬件一體化的方式切入賽道,特斯拉是典型代表。在2014年特斯拉就發布了初代的Autopilot系統,目前最高版本為Full Self-Driving(FSD),并且特斯拉以視覺識別方式為主,車身有8個攝像頭,并搭配有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。
蔚來、小鵬、理想等國內新勢力玩家也迅速跟進智能駕駛系統,比如蔚來的NIO Pilot、小鵬汽車的XPilot、理想汽車的AD Pro和AD Max,基本都配備了攝像頭、激光雷達、毫米波雷達、超聲波傳感器。
無車派代表往往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和自動駕駛類初創企業,最典型的是Waymo,其智能駕駛系統名為Waymo Driver,該系統使用激光雷達、攝像頭、雷達等感知元件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。這一類型的企業近年和車廠的合作更加深入,例如吉利Waymo達成戰略合作,旗下極氪將為Waymo One無人駕駛車隊提供專屬定制車輛。
華為的HUAWEI ADS 2.0配備1個頂置激光雷達、3個毫米波雷達、11顆高清攝像頭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,實現了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、城區高階智能駕駛功能。
對比來看,華為正在探索一條中間的新路徑,一方面華為不直接下場造車,而是和車企深入定制,并非簡單層面的改裝合作;另一方面,華為不僅提供智能駕駛系統,還提供智能汽車的諸多核心零部件,包括HarmonyOS智能座艙、車載光解決方案、通信產品、三電體系、智能車控等等。
其中,“智能駕駛是我們投入最大的領域,芯片、算法、云等都需要支撐它,過去行業依賴于高精度地圖,我們走向不依賴于高精度地圖的方案,”余承東此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談道,“搭載智能駕駛技術的新車走向BEV地圖加Transformer架構,是基于視覺+融合感知的智能駕駛方案。我們希望能早日走向L3的試驗,到將來走向真正的L3商用?!?
隨著科技公司們積極布局和投入研發,智能駕駛系統的競爭正在白熱化。從傳感器技術的落地應用、數據的采集和處理能力、算法的優化和升級、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提升等等,都考驗著廠商們的綜合實力。
官方唯一舉報郵箱:Jubao@asdpw.com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。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 中城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